山很高,登山的路崎岖不平,绕坡而上,绵延十几里。
到达山顶,已是汗湿重衫。群山莽莽,郁郁葱葱。远处杨家台水库波光粼粼,象镶嵌在群山中的一颗宝石,熠熠生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此情此景,虽没有诗中幽远洒脱的意境,但群峰环抱,仙池映日,也不失沉稳和谐。找到一块突出的岩石,矗立石上,任耳旁风声呼啸,我欲乘风归去,豪情万丈。然环顾四周,无依无靠,慌乱跳下巨石,暗忖鲁莽。
为了刘老头的案子,这是第三次来到这个叫牛筋岭的山头。山区民风纯朴,村民打官司的很少,但刘老头是个例外。刘老头可不是“普通村民”,他大有来头,年少时外出求学,仕途通达,官至全国军工大厂的厂长。晚年思乡心切,一个人回到故里,八十多岁的老人,独自居住在山顶旧宅里。为争祖上家产,与倒插门的妹夫一家闹得不可开交,村镇调解无效,最后起诉到法庭。
案子受理后,着实让我头痛。双方都是高龄老人,一方要求继承全部财产,包括祖上承包的山林田地,一方称被继承人生前已对财产作出处理,不存在再继承。涉案时间长,牵涉面广,法律关系复杂,不是一件好处理的案子。如就事断案,一判了之,其实处理起来并不太难,但要做到案结事了,确实要费一番心思。
刘老头是个相当倔犟的人,我从村民那里早已听说了。刘老头回家后做了几件震惊乡邻的大事,他先是出资数万,要修一条直达山顶旧宅的公路,再就是凿掉了父母墓碑上妹夫的名字。妹夫不甘示弱,也做了几件相当轰动的事,先是更改户口本上的姓氏,恢复了本姓,再就是将原本放在新屋的棺材搬到山顶旧宅里,以张显权利,也晦气对方。双方剑拔弩张,寸步不让,誓要将官司打到北京。以我多年的基层办案经验,这类案件调解并非不可能,但难度很大。想着县院要求的调解率,暗下决心要让这件案子在我手里了结,官司不要打到中院去,更不要打到北京。
最初几次调解收效甚微,以老人丰富的阅历,说情讲理,完全没我的份,说是调解,更似晚辈虔诚地倾听长者诉说辛酸往事。我一直不明白,所谓的祖业加起来不过一两千块,两家都不缺钱,争来夺去,伤了身体不算,还伤了感情。第二次与老人长谈,才解开心中疑惑。老人只有兄妹二人,年少离家,双亲一直由妹夫一家人照顾,直至双亲亡故。虽然常往家里寄钱送物,但亲自伺奉双亲的机会却很少,说起父母时,他一脸的愧疚。我突然明白,老人争的其实不是财产,而是对父母的思念,对往昔时光的眷顾。
衰落的旧宅,垂暮的老人!多么伤感的画面,看到这些,我很感触。亲情、故土在中国人心里最难割舍,对于离乡背井几十年的老人,他已失去太多太多,而今重归故里,急切地想抓住眼前的一切,虽然有些请求不合法规,但其情可悯。我想我已抓住问题的关健,亲人之间的矛盾,重拾亲情应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于是,我决定邀请双方儿女参加庭审,让他们在争执中碰撞出亲情的火花。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控制得当,争吵也是一种倾诉。事后证明,我的办法十分奏效。
没有爬不过山,也没有解不开的结,无论法官还是当事人,只要真情相待,定能心意相通。此案最后完美解决,双方调解结案,旧宅全部归刘老头所有,了结他子继父业的心愿。看到亲情回归,两家人在法庭上相拥而泣的动人场面,当时,我也确定感动了一把。这次来是送达调解书,老人留我吃饭,囿于严格的廉政制度,我客气的拒绝了,但还是怀揣着老人家的瓜果一路吃着下山。
从山上下来已是傍晚,远处村落里炊烟袅绕,孩童追逐嘻闹的欢笑声弥漫山间,温馨而祥和。
该离开山村了!秋凉似水,我拉拉衣襟,环抱双臂,继续一路坎坷地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