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创建 > 法苑风采
衡阳中院,我的人生之舟
分享到:
作者:尹驰  发布时间:2010-09-20 09:22:27 打印 字号: | |

1994年8月18日,永远不会忘记这个特别的日子,经过二个月焦急的等待,我终于等来了衡阳中院的接收通知,从此我踏上了人生新的航程。

航程的第一站是档案室。由于当时档案室要达标升级,急需人手清理档案,因此我们这批刚参加工作的学生被分配到档案室整理档案。面对从1950年建院以来未曾清理的那些堆积如山、布满灰尘的诉讼档案,我们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清理档案的工作是枯燥而乏味的,每天面对着一沓厚厚的卷宗,重复着编页码、写目录的工作,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漫长。每两周开一次例会,由院领导通报每个人的工作进展情况,受到表扬的人倍感荣幸,受到批评的则倍觉羞愧。从此,每到夜幕降临,我们的办公室就灯火通明,那是大家不约而同地来到办公室挑灯夜战,期望在下次开会时能得到领导的表扬。由于五个人挤在一间办公室,却正好给了我们苦中作乐,忙里偷闲的机会。蔡文升是唯一的老同志,他喜欢讲一些中院的轶闻趣事,我们听得饶有兴趣。贺清生是我们的老大哥,他一贯的诙谐幽默常让人忍俊不禁。杨丽萍快言快语,她不失时机的插科打诨总能将气氛活跃起来。现在想起来,那真是一段令人难忘的岁月,我们付出了辛劳和汗水,但收获了友谊和快乐!在最后一次例会上,贺清生为自己整理档案速度慢找的理由是:“男不如女,老不如少,此乃自然规律,非不为也,是不能也。”诚哉斯言,甚为经典。尤其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在档案清理完毕即将奔赴新的工作岗位之际,蔡文升设宴在酒店招待我们。这顿饭现在看来也许非常普通,但他用其微薄的工资宴请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学生,真是令人感动,至今仍觉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第二年初,我和其他几个一起进院的人被安排到刑事庭当书记员。当时工作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庭审记录没有电脑,全靠手记;审判庭没有空调,每到酷暑就挥汗如雨,一到寒冬则手脚麻木;送达不能派车,只有挤公交车;尤其是院里没有安排宿舍,我只好买了钢丝床放在办公室,凑合着睡了三年。记得有一次我独自一人到衡东县送达法律文书,中午坐长途客车赶回院里,中途上来两个可疑的年轻人。无奈我一上车就昏昏欲睡,不一会竟睡着了。猛然听到有人喊下车,一看正是先前上来的那两个年轻人。我本能的去摸自己的钱包,发现钱包已不见了。我冲上前去抓住其中的一个,亮明身份,在司机的协助下,震慑住了扒窃分子,追回了钱包。类似的事情后来还发生过,但每次都有惊无险,化险为夷。

书记员的工作是紧张而忙碌的,当时我们这些年轻人的思想都很单纯,一心只想把工作干好,其他名和利的东西不会去考虑。庭里的领导和老同志对我们也很关心,在业务上悉心指导,在生活上加以照顾。王宜安曾经获得全市法院书记员比赛第一名,我的第一次庭审记录就是他带着我一起在法庭上做的。唐德兴是办案组的组长,为人仗义,与人友善,对我们这些年轻人就象父亲般的慈爱。谭雪纯是资深老法官,他办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堪称我们学习的典范。当年我们这些人大多还未成家,还有从基层法院借调来的几个人也是单身一人,大家工作之余,就在一起做做饭、聊聊天、散散步、打打牌,相处非常融洽,可谓不是兄弟胜似兄弟。后来我又先后在书记官处、刑一庭、政治部、执行局、法警支队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能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和帮助,他们都是值得我永远铭记和感激的良师益友。

去年10月29日,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衡阳中院乔迁新址,从此掀开了中院历史新的一页。现在,我们拥有了现代化的审判庭、宽敞明亮的办公室、自动化的办公设备,工作环境和条件比以往有了质的飞跃,但人的精神境界是否能随着物质条件的提高而同步提高呢?作为一名法官,必须永远记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牢记权为民所用的宗旨,把握正确的航向,人生之舟才能驶向成功的彼岸。

来源:衡阳中院
责任编辑:肖文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