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爱你勃勃生机、欣欣向荣的时候
爱慕你的美丽、繁荣、勃发
而我更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历经沧桑的脸上所留下的岁月痕迹
这首诗所倾注的是满腔深沉而真挚的爱,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爱是理解的别名,知之愈深,才能爱之愈切。”带着这一份爱,用三重坐标仰望我心中的法院——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之六十年的风雨历程。
时间坐标:从历史的跨越到辉煌的发展。
发展没有终点,在这呼唤着进步、呼唤着发展的时代,唯有分秒必争、坚持不懈的跋涉与赶超,才可保持先进的本色。
衡阳中院座落于美丽的雁城——衡阳。一座苍苍入紫冥,天下独秀的南岳衡山;一位以“经世致用”和“敢为人先”奠定湖湘文化源头的大师王船山;一所悠悠流传千年的石鼓书院。这三个“一”便构成了衡阳这座古城大致的文化轮廓。而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就是在这样一个浓浓的文化氛围中,走过了她六十载的风风雨雨。
自清宣统六年,清政府颁布施行《衡阳编制法》始设地方审判机构,结束了中国地方政府行政司法合一的历史,也形成了衡阳法院机构的雏形——一审司法署。辗转几十年,新中国诞生,
空间坐标:从老城区到华新新时代
那些令人回忆的历史片段依然历历在目:位于老城区黄茶岭121号、和平北路天马山1号的旧址简陋不堪,仅仅是适应当时最基本的办公,80年代,搬迁至古汉大道15号,条件改善了许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占地不足6亩的审判大楼,不足
院大门口赫然醒目的,是“法德并济,公廉齐馨”的衡阳中院院训。进入院大门是一条宽敞的石板大道,两旁绿树葱葱,桂花飘香扑鼻,让人精神振奋。每周一全院干警都会在中间的法治广场举行升国旗仪式,身披制服、胸怀祖国、仰望国旗,使每位干警铭记自己神圣的使命和职责。往前,沿着象征13个法官等级的13级台阶,拾贝而上来到礼仪大厅,大厅四壁雕刻着代表中西法律文化精髓的沙岩浮雕,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在审判大楼中,随处可见体现崇法、尚法、护法精神的法谚,让来到这里的每个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不仅仅是一个办公场所,更是一个为老百姓提供法律服务的殿堂。
相信这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行的新大楼,承载着中院人的信仰与追求,必将带来衡阳中院新的腾飞。
人文坐标:不断完善与升华的“阳光文化”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保证社会更加公平、和谐重要的因素。”“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这也是衡阳中院张开松院长经常说的一句话。人才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可以引进,而法院的精神文化却如同那向着公平正义的朝圣者的高尚灵魂,必须是内生的。精心呵护法院的精神文化,塑造一个有高尚灵魂的法院,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衡阳中院推行的“阳光文化”,让司法在阳光中运行,使公平与正义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实现。
公开是公正的前提,走进刚建立的立案信访大楼,群众可以通过导诉员或电子咨询台、显示屏清楚地了解到立案标准、当事人诉讼权利、诉讼收费标准。审判过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更是让群众直接触摸到公开与透明。庭前,法官向当事人发放廉洁信息卡,一张小小的卡片如实反映了法官廉洁办案的情况。正式宣布开庭时,审判长需当庭就公正廉洁办案作出公开承诺,接受当事人与旁听群众的监督。结案后,通过细化72项案件评查指标,看是否真正达到案结事了,并定期将评查结果在全院公布。在衡阳中院的干警办公室里,你会发现每个人的办公桌上都公开了干警的职务和工作职责,司法公开涵盖了立案、审判、执行、结案等所有的环节与流程,司法不再神秘,权力真正在阳光中运行。
早在2008年,张开松院长便提出了“凝聚人心、塑造形象、争创一流”的工作思想。近年来,衡阳中院紧紧围绕促进衡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中心,在提高司法管理水平上狠下功夫。坚决落实中央关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精神,改革审判执行机制,率先向社会公开院长电子邮箱,畅通人民群众诉求表达的渠道,实现“阳光审判”、“阳光执行”。
“法者,非从天下,非从地乎,发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法不是天造地设的神物,而是人性民情的反映,人心是法令存在的基本依据,人民法官则是法律的实践者,必须尊重民意、合乎民心。在内部管理上,衡阳中院创新队伍管理制度。每年年中、年末,院机关负责人公开述职述廉,全院干警当场测评打分,测评结果在院机关排序通报,使全院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竞争氛围。不断创新用人机制,去年年中,对全院14个中层正职与20个中层副职实行公开竞争,候选人采用演讲的方式表述自己的竞选理由与优势,全院干警直接通过投票选出中意的人选。
朗朗晴空,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六十载艰苦卓著,六十载风光无限,六十载精神传承。在院党组的带领下,全院干警携手努力下,相信衡阳中院必然会实现新的跨越、赢得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