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司法调研 > 调研园地
街面犯罪特征、原因及预犯对策
分享到:
作者:蒋宪军  发布时间:2012-08-08 17:22:19 打印 字号: | |
  街面犯罪通常是指在城镇街头、巷弄等公共场所实施的犯罪。这类犯罪主要表现为在街面实施的抢劫、抢夺、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扒窃、故意杀人等犯罪。街面犯罪严重影响社会治安,危及群众民生,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正确认识街面犯罪、打击和预犯街面犯罪,笔者以所在的基层法院为视角,对街面犯罪的特征进行粗浅的分析,并据此探查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以供商榷。

  一、街面犯罪的特征

  笔者查阅了2008年1月-2012年7月祁东县法院审理的街面犯罪案件情况,发现街面犯罪有如下六个特征:

  一是街面犯罪占全部犯罪案件的比率较重。祁东县法院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31日,共审结各类刑事案846件1180人,其中街面犯罪有154件235人,分别占18.20%、19.92%,比率几乎接近五分之一。

  二是街面犯罪以暴力犯罪为主。经统计,2008年以来祁东县法院审结的154件街面犯罪,涉及的罪名有故意杀人、抢劫、抢夺、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盗窃等六个,其中除抢夺和以扒窃为作案手段的盗窃案件外,其余4类犯罪均系暴力犯罪,且暴力犯罪案件数有138件,占全部街面犯罪的89.61%。

  三是街面犯罪中“两抢”和涉恶案件突出。从祁东法院审结的154件街面犯罪案件来看,以抢劫、抢夺构成的“两抢”案件有81件126人,分别占总件数的52.59%、总人数的53.62%,以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构成的“涉恶”案件有60件95人,分别占总件数、总人数的38.96%、40.43%。“两抢”和涉恶案件总数占到了街面犯罪案件总数的91.56%。

  四是街面犯罪中共同犯罪较多。共同犯罪案件的社会危害性一般要大于单个人犯罪案件的社会危害性。由于街面犯罪大多发生在大街小巷等公共场所,其犯罪场地的特殊性决定了单独作案的风险要大于结伙作案的风险,故犯罪分子往往纠集多人甚至十余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据统计数据反映,祁东县法院审结的154件街面犯罪案件中,共同犯罪的案件有115起,占74.68%。

  五是街面犯罪的主体以青少年为主。纵观祁东县法院2008年以来审结的154件街面犯罪案件,其235名被告人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有227人,占96.60%,且系青一色的男。

  六是街面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大。由于街面犯罪均发生在大街小巷等公共场所,特别是火车站、汽车站、银行周边,且多系团伙作案、共同作案,又多系暴力犯罪,故其社会危害性极大,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为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不满的重要因素。

  二、街面犯罪的成因

  任何一种犯罪或者一类犯罪的存在都有其深厚的历史根源和现实的滋生土壤,也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交替作用。街面犯罪以其表现形式反映的这一类犯罪现象,也同样如此。从祁东县法院四年多来审结的154起街面犯罪案件分析,其成因大约有以下四个:

  一是浓厚的哥们义气不断催生着街面犯罪的发生。中国社会曾历经数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尽管民主政治已建立近百年,但封建社会中的帮派意识、哥们义气在现实生活中仍有一定程度的存在。一些人互拉帮派、以哥们义气支撑人生,形成恶势力,或为团伙利益动辄聚众斗殴,或为寻求刺激,动辄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强拿硬要、任意毁损公私财物,追逐、拦截他人,随意殴打他人,不断寻衅滋事。这正是街面犯罪中“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涉恶犯罪占重要比率的重要历史原因。

  二是教育失误是街面犯罪不断发生的根本原因。文化素质教育、法制教育、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引发街面犯罪不断发生的根本性原因。笔者对154起街面犯罪案件的235名被告人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环境等状况进行了初步统计,发现235名被告人中,小学文化程度的有38人,初中文化程度的有176人,文盲6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总人数达220人,占街面犯罪总人数的93.6%。他们不但所受教育年限较短,文化素质差,而且大多数人对法律常识一无所知,少数人被抓后竟不知自己行为的性质。235名被告人中,在校学生15人,无业人员116人,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子女及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家庭的子女88人,这些无业人员、不完整家庭人员家庭关怀和教育十分缺乏,也不可否认地对引发他们走上犯罪道路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三是街面控制措施不健全是街面犯罪发生的外部原因。正因为这类犯罪是发生在大街小巷等公共场所,就应该通过健全的街面控制措施来控制这类犯罪的发生。这些街面控制措施有治安巡逻、电子监控、群防群治等等。但由于认识不足,经费和警力、人力困难等原因,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是打击力度不大、震慑力不强,不足以从打击的角度预防街面犯罪的发生。除少量的故意杀人案件、街面抢劫案件,刑法规定的量刑较重外,刑法对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抢夺、扒窃等犯罪的量刑设计相对较轻,加之街面犯罪多系共同犯罪,大部分从犯在处理时又有法定从轻、减轻情节,故而从总体上分析,对街面犯罪的打击力度难以加大,其震慑力难以达到预犯和减少相关犯罪发生的目的。如祁东法院审结的235名街面犯罪被告人,被判处10年以上刑罚的只有13人,判处5年以上10年以下刑罚的为59人,处5年有期徒刑以上重刑的比率只有30.60%,而且其大部分属于街面故意杀人和抢劫犯罪。

  三、街面犯罪的预犯对策

  通过对街面犯罪特征的分析和原因探查,笔者认为对症下药,多措并举预防和减少街面犯罪的发生并非无可作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街面犯罪的预防工作:

  一是注重教育提升素质。公民素质的高低虽不能最终决定犯罪率的高低,但绝对与犯罪率的高低有着重要的关系。要想有效预防街面犯罪的发生,就要下大力气提高公民素质,要在争取减少犯罪率的同时提高群众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自觉性、主动性。首先要提高公民道德修养,在全体公民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幸福观等世界观;其次要加强文化、法制教育,要在确保义务教育完全实施的前提下,力争让更多的人接受更高级的教育,且不能让法制教育流于形式,要力争实现在初中以上学校的招生考试、公务员考试等重大考试、考录活动中增加法律知识的考试内容。只有公民道德修养达到一定水平,文化、法制教育不断提高和加强,公民自觉守法的意识才能不断加强,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各类犯罪的发生。

  二是宽严相济仁威并施。要全面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侵犯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街面犯罪,要从严从重从快惩处,用严刑竣法震慑和预犯街面犯罪的发生;对街面犯罪中的从犯、未成年犯、自首、立功等人员从轻或减轻处罚,分化瓦解犯罪团伙、教育挽救其中罪行较轻有悔改诚意的犯罪分子,从而预防和减少街面犯罪的发生。

  三是健全监控未雨求缪。要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功能的监控街面犯罪发生的机制,做到尽可能地让想在街面实施犯罪的人怕作案、不敢作案;对于那些敢冒风险在街面犯罪的人要让他们无处遁形,随时能缉拿归案。一是要加强街面电子监控摄像探头的安装,力争不留死角。以街面抢劫及寻衅滋事案为例,祁东县法院自2008年到2012年,受理的该两类案件逐年减少,2011年2月启动“平安”工程活动,在县城主要街道、巷口安装了300余个高清晰摄像头,随后这两类案件的减少幅度更大,2011年街面抢劫案件从上年的17件减少至9件,寻衅滋事案件从前几年最高的19件减至8件,2012年前7个月虽受理了10起抢劫案、10起寻衅滋事案,但绝大多数案件是发生在2010年以前,今年归案是公安机关实施“清网行动”的战果。这虽是单县资料分析,尚缺乏普遍性,但街面电子摄像头在预防和减少街面犯罪的发生上所起的作用已不可低估。二是要加强街面巡逻,提高街面见警率。治安民警乃至群众治安骨干在街面尤其是主要街道、车站、码头、集市、银行周边的巡逻,既增加了群众的安全感,又震慑了犯罪分子,对于预犯街面犯罪,及时抓捕街面犯罪分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2010年6月某日,一犯罪嫌疑人在祁东县城某银行门前抢夺从银行取款出来的储户,在群众奋勇追捕过程中恰遇巡逻民警,警民合力将歹徒当场抓获。为提高街面巡逻效率,要尽力采用步巡与车巡相结合的方法。三是要建立群防群治机制,弘扬见义勇为精神。警察巡逻固然重要,但毕竟警力有限,因此还需建立群防群治机制,尤其是在车站、码头、集市、银行周边等治安重点部位,发动管理单位与群众联防联治、群防群治,对防治街面犯罪亦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发现街面犯罪挺身而出,见义勇为,保护被害人、制止犯罪行为、抓捕扭送犯罪嫌疑人的见义勇为人员和行为,要大力鼓励和表彰,从而形成街面犯罪如过街老鼠般人人喊打的良好局面。

  四是强化宣传扩大效果。预防街面犯罪,既要采取具体措施,还要强化宣传,最大限度地扩大惩治与预防的效果。在宣传上,既要注重对惩罚街面犯罪法律依据的宣传,又要注重对严重街面犯罪严厉打击的宣传;既要注重对街面犯罪社会危害性及预犯街面犯罪所采取措施的宣传,如要广而告之街面摄像头的安装情况及作用,街头巡警的工作机制及职责,还要注重对见义勇为先进事迹、先进个人的宣传。要充分发挥宣传在预犯和减少街面犯罪发生的重要作用。
来源:祁东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