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离婚率高等原因使得留守学童缺乏关爱,网络、暴力、色情文化等诸多因素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成长。以笔者所在法院为例,2013年1-5月该院共计受理刑事案件57案85人,其中被告人为未成年人的案件为10案23人,案件数量和涉案人数都超过2012年全年水平。经调研,笔者发现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涉财产型犯罪案件占多数。10起案件有5起盗窃、3起抢劫,大多数未成年被告人是为上网筹措资金,而引发犯意。
二、被告人判处缓刑的比重低。已经宣判的11个被告人中,只有2个被告人被宣判缓刑。而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被告人的家人(通常是祖父母或者离异的父母)主动要求法院对其判实刑,由国家对其进行管教,因为家里缺乏管教的条件。
三、呈团伙化、集团化发展趋势。上述10起案件中,有3起是共同犯罪,其中一起抢劫案是由10余名未成年人组成的犯罪团伙所实施,该团伙名为“新月卡子”,内部分工明确,还设置了队长等职务。
四、案件的社会因素凸显。涉案的未成年被告人多是农村留守少年或是单亲孩子,从小缺乏良好的成长环境,大多中途辍学,喜欢在网吧消磨时间,受网络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严重。
对此,笔者建议:
一是要强化家庭教育。目前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祖父母对未成年人管教不严,或因行动不便不利于管教。此时,在外打工的父母要多联系子女,加强对子女的道德教育,最好不要双双外出打工。离异家庭则要注意方式方法,尽量不要给未成年人造成心理阴影,父母不能将自己对前任配偶的不满牵连到子女身上,即使不和子女共同生活,也要多联系、多关心他们,让其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
二是要强化学校教育。学校要改变只重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要对未成年人因材施教,不能轻易放弃成绩不好的学生。要多与未成年人的家长沟通联系,及时向家长反映未成年人在学校的表现,尽量不要让未成年人辍学。同时,还要积极开展法制教育,使未成年人从小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
三是要强化司法关怀。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理,应当更加人性化,注重同未成年人的交流,在案件审理之前,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调查,充分了解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及思想变化轨迹。因未成年人抵抗力弱、模仿力强,对正在被拘留或被判处实刑的未成年人,应当与成年人分开关押,以免造成交叉感染,走上二次犯罪的道路。对于判缓刑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中心应当做好跟踪帮教工作,建立帮教档案,对少年犯进行长期有效的跟踪帮教。
四是要强化社会人文关怀。加大对网吧、KTV等休闲娱乐场所的稽查力度,严格禁止未成年人上网吧。对允许甚至以提供吃饭、住宿等有利条件吸引未成年人到网吧上网的营业场所负责人予以严惩,必要时取消其营业执照,并在一定年限内禁止其再从事相关行业。未成年人刑满释放后,社会应当用宽容的心态接纳他们,尽量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场所,培养健康积极的价值观,鼓励他们学习技艺,独立自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