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苏力对其10年前的专著《送法下乡》进行校订重版。该书以基层法院尤其是农村基层法院为考察对象,对中国基层司法制度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为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的改革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苏教授在《送法下乡》中以较大的篇幅涉及了“乡土法官”这一主题,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工作在农村基层法庭的“乡土法官”的工作和生活状况。
做为基层法院,尤其是农村基层人民法院,在追求公正司法、为民司法的大背景下,如何促进基层中的基层即农村基层法庭的工作,鼓励和倡导年轻干警下法庭、法庭干警当好“乡土法官”、做好为民司法文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不断实践。
何谓“乡土法官”?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乡土法官”需要具有什么条件?老百姓把一身“土”气,奔走于山野乡村,听惯了家长里短,与“乡”和“土”结下了不懈之缘的中国乡镇、乡村基层法庭法官称为“乡土法官”。苏力将“乡土社会法律人”、“乡土社会中的基层法官”称为“乡土法官”。笔者很赞同老百姓与专
一是必须在基层法庭工作。也就是说必须扎根在农村基层法庭,安心基层法庭工作。当然,扎根基层法庭并不是要求一名法官长期或终生在基层法庭工作,但至少要有一段较长的时间在基层法庭工作和生活。
二是熟悉乡土风情民意。也就是说必须了解和全面掌握所驻法庭辖区的基本情况、风俗习惯、百姓需求。
三是热爱乡土和百姓。也就是说喜闻乡土气味,对乡土和生活在乡土的老百姓有深厚的感情,愿为保护乡土百姓的合法利益尽职尽责、鞠躬尽粹。
四是熟练掌握处理农村纠纷的法律和政策。做为“乡土法官”,不仅要全面掌握各种程序法和实体法,更要熟练掌握处理农村纠纷的常用法律法规和政策,以便能够随时随地运用所掌握的法律政策调处各种纠纷。
我们如何来当好“乡土法官”呢?窃以为,当好“乡土法官”应在以下六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在思想认识上下功夫。要充分认识农村基层法庭和法官在化解基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向“乡土法官”的典型代表全国优秀法官龙进品、“最美基层干部”、全国模范法官翟树全等先进人物学习,用榜样的力量来坚定自己做好“乡土法官”的信心和决心。
二要在立足基层上下功夫。当好“乡土法官”贵在有恒、重在坚守,要在“立足”和“扎根”上下功夫,要立足基层,扎根法庭,把法庭当做自己的家。翟树全自从调入吉林省农安县法院哈拉海法庭工作,一干就是23年,无怨无悔。笔者所在的法院,同样也有许多法官长期扎根在农村基层法庭工作,直至退休。这些身边的“乡土法官”和成为全国优秀法官、模范法官的“乡土法官”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要在培养感情上下功夫。要着力培养与乡土、与农村、与农民的感情,只要有了对乡土、对农村的依恋,对农民的热爱,就会把自己融入到农村基层中去,把自己变成农民群众的贴心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无论是审理诉讼纠纷,还是调处案外矛盾,都时刻以群众利益为重,以化解矛盾为重,以促进和谐为重。
四要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上下功夫。做为一名“乡土法官”在农村基层法庭工作,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利用群众中的经验及群众的力量来处理相关案件,善于借助各种力量调处当事人之间的矛盾。
五要在公正爱民上下功夫。要在公正上下功夫,客观公正地办理所有的案件,让人民群众感受公平正义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尤其是案件当事人的认同。要在爱民上下功夫,竭力做到为民司法。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爱戴。
六要在廉洁司法上下功夫。做好“乡土法官”,廉洁二字十分重要。全国模范法官翟树全在农村基层法庭工作23年,办案2400余件,虽然家境贫寒,虽然时常深入农户家庭调处矛盾,但他却从没喝过当事人一杯酒、从没收过当事人一份礼、一分钱。这种清廉让人敬畏,值得每一位“乡土法官”学习和践行。
总之,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乡土法官”,既要具备基本的条件,更要做到扎根基层、恪尽职守、勤政爱民、公正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