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要是有个人摔到在地上,你会去扶起她吗?”——和小弟一块吃零食的时候,他突然问我。我先是一愣,然后马上就明白他为什么会这么问我了——这些天媒体就此话题一直在不停地报道——他肯定是看新闻了,并且有了自己对问题的独立思考。我反问了一句:“如果是你,会扶吗?”他沉思了片刻:“不会!姐姐,你肯定知道那个彭宇案,你想想,要是我去扶她,她冤枉我怎么办啊,现在人太坏了,我还是不管这事。”嗯,像是说得在理。弟弟又过去玩他的游戏了,我也陷入了沉思。
从彭宇案开始,老人摔倒该不该扶,不仅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也引发了人们对当今社会道德良知是不是滑坡的忧虑与思考。人们在谴责社会良心的缺失,呼吁拒绝冷漠,可是真要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会有多少人会伸出援助之手,有多少人敢伸出援助之手?问问自己的心,真要是你碰上了,你会怎么做,是漠视一眼离开还是热情地去扶起倒地之人?我国素有中华文明礼仪之邦的雅号,也曾出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之景象,曾几何时,开始出现人人居安恐危的心理了?一个一个的疑问,让人反思,前段日子看新闻节目,报道现今环境污染现象,当一环保局领导被问及“为什么出现这么大事情,环保局没有采取行政手段”时?该领导回答:“我们的想法是先发展后治理。”换而言之,就是拿污染换金钱,再用金钱治污染。用污染换来的钱去治污,那又何必污染呢?之后的金钱是否真用来治理污染不得而知,说到底,还是为了金钱,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什么时候进入物欲横流的时代了,是经济发展太快了吗?经济发展太快有错吗?没有,关键是经济发展了,文化却没跟上,这就像一个人一夜暴发,却不知道钱怎么花。你看看我国每年高校扩招,有多少人进入高校,培养了多少有文化的人啊,文化是什么?它是一种素养,不是拿了一张文凭就叫文化,当今文化领域又存在着多少不文化的行为,“枪手”、“剽窃”等等。甚至于形成一种产业,假文凭的买卖,或是出点钱,进高校混张文凭。文凭,文凭是什么,只是一纸证书。有文凭不代表有文化,有多少踏进高校的学子玩游戏可以到天亮,不缺课是不正常现象。当然,在此,并非不提倡教育,一国的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就必须靠教育,大力发展教育一直是一项国策,理当坚持贯彻。
道德是一种意识形态,它需要文化来辅佐匡正。有人提议将杜绝冷漠行为写入法律,俗语说“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难道可以说道德就是不违背法律吗?笔者以为,这绝对是在滥用道德定义,法律的正当性从何而来,源于道德,可当道德摔倒时,则需要法律伸出援助之手,法律的作用即是惩恶扬善。用完善的法律体系维护社会秩序,规范公民的基本行为,当然,并非事事需要法律加以限制和约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防止我们在“摔倒”的路上走得更远,以至于忘记了出发的目的,需要全面和客观公正地看待支流与主流,不让“善行被讹诈”一叶障目,防止“社会道德滑坡”谬论污染公众心理,伤害社会的道德良心。法律,只是一种手段,我们期望在法律的维系下,我们的道德能迅速“站”起来。
当行人摔倒时,我们不能再是袖手旁观,正如小品《扶不扶》里所说的:“人倒了可以扶起来,人心要是倒了,可真就扶不起来了!”朋友们,伸出你的手来,帮助他人其实也是在帮助自我,因为今天的旁观者或许就是明天的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