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审员,对本案你有什么意见?”从小就沉迷律政题材影视剧的我,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亲身演绎此类情景,光荣地当选衡阳市石鼓区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
尽管毕业参加工作已有几年,却依旧会偶尔发作“无知少女心”:自从当上人民陪审员,怎么感觉自己瞬间“高大上”了呢?会当此时,心底另一处就会发出强烈的呐喊:清醒点吧!作为一名专业的新闻工作者,这可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在成功克制“少女心”乱窜之后,在正式履职之前,我勤学好问、仔细研读有关人民陪审员的法规资料,近似疯狂地开启了“好学生”模式。
曾听说,人民陪审员有时难免会陷入“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的尴尬。殊不知,这点担忧,于我而言显得有些过虑。毕竟,新闻人的职业敏感性作祟,让我无法轻易放过疑惑和未知,陪审过程中若出现问题,总会惯性地想要深究到底。
另一方面,因为在日常工作中,我就会接触到各类政法案件报道,秉着“干一行、精一行”的原则,趁着履职人民陪审员的契机,我希望通过以后五年的学习,当好一名合格的人民陪审员同时,也顺势成为一名专业的政法新闻工作者。鉴于此,我这个初出茅庐的“不穿法袍的法官”,还算用心的扮演着维护司法民主和司法公正的角色。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因此,我一直保持着开庭前阅读案件卷宗的习惯。虽说是“外行”,却不愿总停留在看热闹的份上,为尽快进入角色,我都会在开庭前将卷宗里的疑问,及时请教当值法官或审判长,以便在正式陪审时提问更加专业化。
此外,我还时刻提醒自己,要注意区别“不是主角”与“所谓配角”的定义。根据我的理解,开庭审理时,控辩双方才算是主角,其他人,无论审判长或陪审员都只是各司其责更好地维护司法公正。在这一过程中,通常被视为“配角”的人民陪审员,则更应把握好分寸,不能一声不吭、事不关己地充当“摆设”。记得有次陪审,因案情复杂、牵涉甚广,原被告双方又各执一词,暂时休庭期间,审判长也表达了有些难下判断。好在通过之后的认真讨论,审判长决定采纳我和另一名陪审员的意见,重新审查案情。
暮然回首,一年前,自己郑重接受了“人民陪审员”的聘书。扪心自问,我虽年轻,却不甘只当“花瓶”,致力于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坚持独立思考,充分发挥自己在合议庭中的作用。尽管有关专项培训仍需加强,却无妨我骄傲地说:继续努力吧!让“无袍法官”更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