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读书或为感悟,或为摄取。摄取自己不足的知识,感悟自己空白的经历。而《如何阅读一本书》此书作者却强调读书应当注重去读那些锻炼理解力的书。本书中作者所举的书目也是诸如亚里士多德《伦理学》这样一些知识型,需要理解的书籍。作者书中的举例我一本都没有涉猎过,因此并不能对此细细体会,举一反三。对于这本工具书,主要谈谈作者介绍的读书的方法。
在这本书中,作者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1)基础阅读。
简而言之就是看懂字面意思。一个人只要具备这个层次的阅读能力,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在获得这个层次阅读能力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
2)检视阅读。
简单的说,就是快速浏览。有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有系统的略读(通过略读把握一本书的基本信息,确定是不是要读它)。
建议:
1、先看书名页,接下来看序言。要特别注意副标题,以及其他的说明和宗旨。这个过程中可以在脑海中对这本书进行归类,以便和同类型的图书进行对比分析。
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这就像出发旅行之前,先看一下地图一样。事实上,图书目录往往花费作者很多心血来确定,但是很多读书人并没有太在意。
3、如果图书中有索引,也可以检阅一下。
4、读一下出版者对图书的简介。这些简介提要往往作者精心总结的,可以帮助快速把握图书的主旨。
5、可以重点挑一些和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这种方法随着你读书积累的增加,使用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第二阶段:快速通读。
作者强调粗浅阅读最适合的场景是当第一次面对一本难啃的图书时,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得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考。
这样快速浏览一遍有两个作用。首先是判断这本书是否值得你继续深究下去。其次本书在值得一读的前提下,粗略读一遍能够帮助你快速了解全书。
3)分析阅读
作者认为分析阅读最适用于理论性作品,并在此部分对历史、科学与宗教等书籍作了简要的区分。
理论性的作品可以被分为历史、科学和哲学等类别。
历史就是纪事,说明一些发生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事情。
科学则不会太在意过去的事,它所面对的可能是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事。
哲学比较像科学,不像历史,追求的是一般的真理,而非发生在过去特定的事件上,不管是过去、近代还是未来。
4)主题阅读
这是阅读的最高级,简单说就是按主题去找书来读,这必须更主动才行,并且需要一定的判断力、思考力。主题阅读又叫比较阅读。
进行主题阅读,你需要反复经历前面的几种层次和方法,检视、分析,你要找很多不同的书或材料,积累素材进行大量的阅读。
主题阅读不再是读完一本又一本,而是带着问题去读相关的章节,找出你要研究的问题,这时候你已经不是为了看书而看书,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阅读。
借助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都没提过的主题分析。因此,很显然的,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在做主题阅读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你在实现与书的一场对话,在这场对话中,你听到的不止一个人一个方面的声音,这些将给你带来新的思考的角度与空间。读完此书才发现自己平日读书太过浅薄,囫囵吞枣,并不能完全消化作者著书的意图,按照本书作者提供的方法练习,提高读书的主动性,应用于实践,这也是《如何阅读一本书》这类工具书的最终目的。读书笔记依旧要坚持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