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向往和追求,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保障。我们在追逐“中国梦”的道路上,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也是要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维护公平正义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从而获得幸福感和安全感。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个系统性的工程。首先发展经济是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要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尽量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做好,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努力使全体人民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将蛋糕做大,让全体人民公平地享受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实现一定发展水平上的公平正义。
其次,制度保障是根本。随着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上确实存在着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如分配不公,不正当竞争、潜规则、贪污腐败等等,加上国人传统不患寡而患不均思维的影响,这些问题如不能妥善化解,将会成为重要的社会隐患。这要求政府必须建立、完善各种制度体系,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机会,通过制度、法律、政策方面的调整,建立一个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制度保障体系。
最后,司法公正是底线。近年来,中央出台和落实了一系列司法体制改革的基础性、制度性措施,有力推进了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建设。但同时司法不公、司法公信力不高的问题仍存在。司法不公侵害群众权益,践踏法律尊严,逾越了社会公正的底线。“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机关提出的目标要求。在依法治国进程中,法律手段成为调节社会关系的主要手段。司法机关作为法律实施者,司法机关应增强司法的透明性,让权力在阳关下运行,只有通过严格公正司法,让社会矛盾纠纷能够在法治轨道上加以解决,才能消除人民群众对“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疑虑。
公平正义既是百姓期待,也是执政者奋斗的目标。历史经验教训反复证明,一个国家讲公正,国家就稳定,一个民族讲公正,民族就兴旺,一个社会讲公正,社会就和谐,反之即走向反面。随着两会的召开,我们有理由相信实现公平正义、追逐“中国梦”的道路将更为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