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坚持和责任,用这三个词来形容杨韬再合适不过。
儿时的杨韬梦想当一名军人,19岁那年光荣入伍,成为小小战士。三年后,他用勤奋好学敲开了军校之门——西安通信学院,毕业后,他秉承初心,敢闯敢干,在41军区高炮旅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官。
2006年,他离开部队来到雁峰法院执行局,成为一名普通的执行干警。如今12年过去了,已过不惑之年的他,依然坚守在执行一线,依旧保持着严谨细致的工作习惯,无论晴空万里还是风里雨里,总是坐最早的公交来上班,总是最先出现在食堂用餐,然后早早开始一天的忙碌。
其实,我们大家更喜欢称他为“韬哥”,不仅是因为他认真踏实、一丝不苟,能给予我们如兄长般的指导与帮助,更是缘于他亲切随和、幽默诙谐,能瞬间轻松化解烦恼,教会我们乐观坚强。采访中,数次被他的直爽真诚所打动,对于所承办的案件,他都能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对每一起所承办案件负责”
“目前已经到了决胜执行难的攻坚时期,来不得半点的松懈。时间紧,任务重,执行局干警务必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坚决打赢这场硬仗。”今年3月,全院在召开开展决胜执行难专项活动动员大会时,院长陈鸿煦表达了如期完成“四个基本”目标的坚定决心。
而此时,已入院接受治疗的韬哥,深知肩上的重任,全然不顾个人身体状况,毅然而然回到了工作岗位,投入到执行攻坚的第一线。新收的案件要办,清理终本案件的工作也并不轻松,常常处于一刻也不停歇的状态。三月份以来,没有午休,没有周末,加班加点的忙碌着。目前,除终本案件全部清理整改到位外,已结案121件,执结到位标的额达4000余万元。
雷厉风行、干脆果断是他一贯的行事风格。在所承办的一起租赁合同纠纷案中,被告拒绝返还挖机和赔偿损失,执行期间,他多次电话联系被执行人到院履行义务,但均遭到拒绝。经过多方调查才找到被执行挖机线索,已被案外人利用在项目工地施工,而案外人态度恶劣,极不愿配合,加之工地务工人员众多,又处于大山深处,交通极为不便,导致扣车执行压力很大。因此,他多次前往工地,耐心细致做思想工作,宣讲法律法规,最终减少其对立情绪。待执行时机成熟,他立马采取措施,现场执行扣押,及时将挖机返还给了申请人。申请人公司代表们齐齐点赞,“杨法官,雷厉风行,说到做到,有速度有效率,让人钦佩!”
其实韬哥才四十岁出头,但却早早白了头,长年累月奔波在执行路上,压力不言而喻,致使拥有强健军人体魄的他,身体状况也渐渐亮起了红灯,患有糖尿病多年。尽管如此,但他一丝一毫都没懈怠过工作,从未叫苦叫累。从事执行工作12年,他从执行新手已然成为“老司机”,每年办理的案件上百件,近两年更是超过了200件,年年都是全局的“办案大户”,也是全院、全区的“办案标兵”。荣誉面前,他保持本色,始终如一,“我们的任务就是维护生效法律文书权威与法律权威的”,这种最简单朴实的工作情怀,却至真至诚,分量十足。
“从部队回到地方,我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阵痛期,各种不适应,工作中也出现过不少的问题,多亏了领导和执行局前辈的谆谆教导,是他们让我获益良多,所以,我也只能倍加用心,对每一起所承办案件负责,才能回赠这份信赖与支持。”他直言。
“办法总比困难多”
“他总是勇挑重担,任劳任怨,不讲丝毫条件。”分管执行工作的院领导陈智这样评价。的确如此,韬哥每年承办全局50%以上的疑难、重大、复杂案件,办案质量高,社会效果好,这足以证明他扎实的业务能力。
说到领导及当事人的好评,杨韬坦言,“只有不履行生效判决书的案件才进入执行阶段,难度可想而知,虽不全是硬骨头案,但也没有随随便便可以轻易执结的。事在人为,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会竭尽全力去兑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攻坚克难,勇于探索。在面对一件又一件棘手案件时,他总是不畏困难,不惧艰辛,迎难而上,积极探索新路径。
2018年2月,他首开雁峰法院开展悬赏执行先河,在衡阳晚报刊登一则5万元悬赏金额的悬赏公告,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执行。这是一起标的额巨大的民间借贷纠纷案,接到知情人士热心提供举报线索后,他暗访查实,协同法警雷霆出击,让“老赖”无处可逃。
民生为大,执法为民。他敢于碰硬,敢于亮剑,严厉惩治拒执行为,雁峰法院首例拒执罪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由他亲自承办。2014年,多名农民工向该院申请执行某建筑公司拖欠工资近30万元。受理后,法院两次传唤,该公司法定代表人曾某拒不到庭。多次联系过程中,曾某向他表态,有偿还经济能力,愿意支付这笔工资款项。后来久久无下文,杨韬觉得与其坐等,不如主动出击,在公安机关的协助下,最终找到其下落,连夜奔赴西安,将其带回衡阳。鉴于被执行人有履行义务能力而拒不履行,他果断将该案移送公安追究刑事责任。曾某最终迫于压力,主动履行了法律义务。
“我不会说你半点怨言”
2010年,肖某遭遇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抢救了数次,住院一百多天,才保全了性命,却永远失去了双腿。一家三口挤住在不到三十平的房内,妻子体弱无工作,孩子幼小,尤其是高昂的医疗费用使得原本就不太宽裕的家庭,从此陷入更加绝望的境地。
肖某起诉三被告至法院,经审理查明,最终判决三被告赔偿其人身损害金额累计110余万元。可是,三被告迟迟不肯支付,给这个身处水生火热的家庭带来了二次伤害。
申请执行过程中,肖某的妻子几乎每次都是在哭诉,有撕心裂肺的痛恨,更有等待转机的期望。作为承办法官,杨韬不放过任何线索,穷尽举措,全力为这一家带去重生的曙光。他连续坐了48小时的硬座,赶往内蒙古,常常早上吃面包,中午吃面包,晚上最奢侈的时候就吃一碗面条,睡觉几乎都是在火车上解决,条件异常艰苦,辗转包头、呼和浩特多地,最终在巴彦淖尔市找到了被执行人之一的某运输公司,此行历时十天,却并无多大收获。眼看这大部分金额未能兑现,为节约当事人成本,他极力委托当地法院执行,半年后,执行到位20多万元。同时,经全面走访,深入了解,他耐心细致给其他两位被执行人做思想工作,促成双方达成执行和解还款计划。坐在执行局办公室,肖某妻子当着全局工作人员,充满感激地说到:“杨法官,我不会说你半点怨言,你尽力了,能有今天这样的结果,我满意。”
法律是冰冷的,但司法有温度,法律人更应不失温情。感动于当事人的明大理,可这越让他觉得有遗憾,案子是结了,还能为他们再做点什么呢?起初按照相关程序,他为肖某申请了一笔司法救助金。同时为改善其恶劣的居住条件,他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为肖某一家解决了廉租房问题。如今,肖某已经走出了事故的阴霾,妻子也有了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孩子学习成绩不错。现在,他们仍与杨韬保持着联系,就像亲人朋友。
今年年初,院里人事调整,韬哥有机会转岗,离开执行一线,却被他婉拒了,“不干执行,我真的会感觉不习惯,还是把机会留给更有需要的人吧”,这句脱口而出的实在话,却无法掩盖他对执行工作真心实意的热爱,无怨无悔的坚持。
12年漫漫执行路,未来仍将不忘初心,铭记责任,倾力前行,这种对工作的坚守是一种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对攻坚执行难的铿锵回应,是根植于内心无比坚定的法治信仰。正是这种正能量的激励,让乐观、坚持和责任,这些温暖人心的美好品质在执行局流淌,全局上下精诚协作,共同携手奋进在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征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