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铺村青蛙养殖基地
走访慰问黄春莲奶奶
走访慰问赵伏才爷爷
深夜的瓦铺村安详而宁静,黑幕下的村庄里,只有村部办公室还亮着一盏灯。这盏灯,亮了一个多年头,伴我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也是瓦铺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希望之光。
2018年6月,根据组织安排和个人意愿,我第一次走进了衡山县白果镇瓦铺村,这是一个省级贫困村。全村772户,3368人。贫困户达97户376人,占总人数的11%。这里偏僻、落后,绵延数公里的村道是坑坑洼洼的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村民居住分散,破败的土砖房随处可见,简陋而零乱的的家居生活,看得我心里满是辛酸,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作为一名90后的扶贫工作者,我一定要在这片土地留下点什么,一定要想方设法,拼尽全力去帮助他们!”
入乡随俗,“走”进群众心坎,做地地道道的“村里人”。
我坚持每天早上7点半到村部办公室上班,因初来乍到,不通当地方言,不熟悉村民情况,我便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入户走访计划,希望通过“走家串户”加强沟通交流、了解基本情况、提升语言能力。两个多月时间,我走遍了97户贫困户,那些重度贫困户更是多次入户走访。谁家是低保户、五保户,谁家有困难,谁需要帮助,贫困原因是什么?我都写在纸上,记在心里。能解决的就主动帮助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就主动找村干部商讨办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瓦铺村也越来越熟悉,村民们也经常找我反映情况,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沟通也越来越顺溜,关系也越来越融洽,大家都亲切地叫我“小张干部”,就这样,我成了地地道道的“村里人”。入户走访为我的扶贫工作打开了局面,也为扶贫对象找到了“病因”。那一刻,我才知道自己的责任有多大,工作有多难。
因户施策,“瞄准”扶贫对象,做精准脱贫的“践行者”。
我在村里一共结对帮扶了三户贫困户,其中有一户重度残疾家庭,家中一共四口人,98岁爷爷和87岁的奶奶,两个儿子都是天生的聋哑人。大儿子在家务农养鸡,小儿子在亲戚的帮助下到福建从事装修工作,我为他们申请了旺农水稻种植合作社的直接帮扶和光伏扶贫项目;申请每年省外交通务工补助,并由政府为他们代缴新农合、新农保、特惠保,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在医疗机构享受“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的服务,住院报销费用报销达到90%;享受养老金、五保补助和粮食直补,在好政策和勤劳致富的双重驱动下,如今赵爷爷一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据了解,给两个聋哑儿子说媒的已经有好几起。赵爷爷每每提起现在的扶贫政策,心中满是感激。
全情投入,“紧盯”民生项目,做美丽乡村的“建设者”。
2018年至今,经过驻村扶贫工作队,村支两委、村民代表大会、村民议事会的多轮协商,在帮扶单位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大力支持下,我们重点抓了几大民生项目建设:一是完善了水利设施建设工程。全年共完成水塘清淤和塘堤加固13口,整修硬化渠道800米;二是完善了饮水工程建设。新建和加固修缮水井7口,建成了一个饮用水集中供应项目,彻底解决困扰全村多年的饮水安全问题,村民们再也不会因为枯水期而愁“水”;三是完善了交通设施建设。扩宽道路2.7公里,架设路灯28盏,现在村里每到夜晚呈现出一片“亮堂堂”的景象;四是村企合资80万建成100 KVA光伏发电站,使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成为极少数100%达到省定标准的村;五是新建了村级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占地3亩,建筑面积470平米,整合设置了党员活动室、卫生室、农家书屋、远教站点、电商服务点等功能区,集党务、政务、村务、商务于一体,极大的为老百姓提供便利。
每当我看到一项项便民措施在瓦铺村落地开花,一个个项目建设完工时,心里有酸、有苦、更有甜。村里变得越来越漂亮了,也越来越有活力了,村民拍拍我的肩膀说:“小张黑瘦了,像我们村里伢子,是个好后生。”
想方设法,“拓宽”帮扶渠道,做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扶贫关键要有产业帮扶,产业才是精准扶贫的“铁抓手”,才是贫困群众的“摇钱树”。为了实现376人真正意义上的脱贫,我们和村支两委干部绞尽了脑汁。为了抓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建立贫困户与公司、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我们依据省、市、县产业扶贫指导意见,积极探索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型发展模式,重点扶持了旺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春鸣特种养殖(青蛙养殖)专业合作社2个经济合作组织,并组织贫困户29户79人对接万合旅游公司,33户151人对接旺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32户126人对接春鸣特种养殖(青蛙养殖)专业合作社,3户15人对接十里种植合作社,全力促成四个项目与贫困户签订协议,确立受益时间为五年,受益金额不低于2000元;制定了光伏项目收益分配计划,所有收益只能用于光伏电站管理维护、公益事业、集体经济或者贫困户,将15户52人纳入光伏产业帮扶,真正做到了贫困户产业扶贫100%全覆盖;同时,今年我们村加大了油茶种植产业项目推进力度,种植油茶240亩,希望通过更多的产业,多途径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在村里,我们扶贫工作队一个月一呆就是二十三天以上,为了带领大家脱贫,想尽了办法,经常忘记了回家。如今,我的爱人已有7个多月的身孕,父母和我们又都在异地,每每想起她独自一人挺着大肚子照顾自己,一个人跑上跑下在医院做各种检查的时侯,我心里是满满的愧疚,她却常安慰我说:“我们还年轻,需要多历练,去做你觉得有意义的事,我永远都支持你!”。妻子的理解和包容,更让我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