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和省高院关于“将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意见,扎实推进诉源治理工作,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强化诉非衔接,完善诉调对接,推进“诉源治理”,着力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新格局,收到了良好效果。2020年2月24日,省高院田立文院长批示,在全省法院总结推广衡阳法院的经验和做法。
一、依靠党委领导,构建诉源治理联动机制
构建联动格局。2019年9月,衡阳市委政法委牵头组织市中院、司法局、财政局、人社局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诉调对接完善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文件,并建立诉调对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多元解纷、诉源治理工作,真正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全力构建诉源治理大格局。部署专项工作。2019年10月,市委政法委组织召开“全市多元解纷工作机制推进会”,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邓柯亲自部署相关工作。全市12个县区的政法委书记、法院院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压实治理责任。衡东县、祁东县、石鼓、珠晖、常宁、衡山等地政法委也相继牵头制定了《多元化解机制的具体实施意见》,协同推进诉源治理相关工作。2020年,市政法委将诉调对接工作纳入全市综治考核指标,并把诉调对接、多元解纷工作纳入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考核范畴。如:蒸湘区法院审理的赵某自竞拍纠纷一案,因被告赵某自是一名退伍残疾军人,他不服法院判决到处上访,并纠集退伍军人闹访。中院获悉情况后向市政法委汇报,市政法委启动诉调联动处理机制,组织蒸湘区政法委、蒸湘区法院、市中院及赵某自所在地的衡山县政法委,联合进行协调处理,妥善解决了纠纷。
二、借力政府支持,构建诉源治理保障机制
明确联系领导。在市委政法委的领导下,衡阳中院积极争取诉源治理专项工作政府财政保障支持。市政府确定一名市领导专门联系法院工作,帮助协调解决法院诉源治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争取经费支持。衡阳市政府专项拨款200万元,用于衡阳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和诉源治理机制建设;衡南县、衡山县政府分别拨款60万元、30万元,助力诉前调解工作。市财政按照省司法厅、省财政厅印发的《湖南省人民调解案件“以案定补”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设立人民调解专项经费,为人民调解政府购买服务和相关工作开展提供经费保障。推进解纷前置。协调市司法局推动实现人民调解平台与人民法院的调解平台对接,建立健全诉调对接案件管理制度,将委派调解、委托调解、专职调解和司法确认等内容纳入调解案件管理系统,为多元化解纷解决提供技术支持。协调市交警支队推进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一体化处理机制,全面开展赔偿标准统一、鉴定程序规范、纠纷调解前置等工作,进入法院诉讼程序的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下降达25%。
三、突出自身努力,构建诉源治理创新机制
整合调解主体资源。构建诉调对接模式,在全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全面设立诉调对接中心,结合“分调裁审”改革,凡是起诉的民商事案件,除不宜调解的案件外,均实行调解前置。推进专职调解和特邀调解有机结合,积极吸纳优秀律师、退休法官参与调解。衡东县退休法官谢茂湘坚守大浦法庭16年,义务调解1200多起矛盾纠纷;衡阳县退休法官戴金哲返聘回法院后,以丰富的司法经验、高超的技巧方式、严谨的工作作风调解了近百件案子,当事人心服口服。实施规范化运行机制。打造线上线下纠纷解决平台,实现在线调解、在线司法确认,拓展调解的时间和空间。积极推进律师代理申诉、共同参与矛盾化解,补充当事人能力的不足,客观地给当事人遇到的“疑难杂症”开出“处方”。建立涉诉信访联动机制。中院自设立“律师服务窗口”以来,共有133名律师以轮流值班的方式参与了申诉信访案件的接待,共接待申诉信访案件378件,有效推动了涉诉信访化解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保险赔偿纠纷案件不断增多、赔偿到位时间长的特殊情况,中院在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前提下,将案件先引导到市保险行业协会进行调解,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当事人得到赔偿。去年以来,共诉前调解此类案件16件,兑现标的1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