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司法调研 > 审判研讨
做好法官的四个“度”
分享到:
作者:肖海军  发布时间:2020-07-03 10:51:29 打印 字号: | |

要完成党中央提出的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 ,就法院来讲,重点在行使好审判权,而行使好审判权的重中之重在法官。做好法官,我认为要做到四个“度”。

做好法官,一要有“高度”。有“高度”就是讲政治,是“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我们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作为法官,我们都曾面对国旗庄严宣誓“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坚持党的领导,是政治素养,是法治信仰,也是对我们誓言的忠诚践行。一个制度好不好,一个政党行不行,重大突发事件是试金石。这次新冠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一锤定音,全国人民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我们的经济社会秩序已全面恢复,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地摊”经济悄然兴起,全中国都遍布着“烟火人间”的祥和气象。而美国联邦政府先是行动迟缓,后与州政府“抢夺”医疗物资、互相推诿,各州政府更是“一州一策”,应对混乱。这次新冠疫情,截至6月中旬,我国累计确诊84 000余人,累计死亡4 600余人;而美国累计确诊2 230 000(223万)余人,累计死亡119 000(11万9千)余人,又发生了白人警察跪杀非裔美国人乔治·弗洛伊德事件,种族歧视的社会矛盾瞬间被点燃,暴乱席卷数百个城市,多个商店被打砸、汽车被焚毁,美国民众人人自危。当然,美国还是超级大国,我们“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它有它的特点,我有我的特色,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创造的人间奇迹、在解决重大突发事件彰显出来的大国气质,表明我们的制度独具优势且潜力巨大。“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自信坚持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时代法官而感到由衷自豪。

做好法官,二要有“风度”。这里的“风度”,是风骨和气度,是原则和格局。有个成语叫“风骨峻峭”,形容人像山一样高而陡,有骨气,刚正不阿。习近平总书记“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这个词用在大部分法官身上很恰当,当事人的饭不吃,当事人的礼不要,有原则、知进退,与律师交往保持适当距离,不被利益捆绑、不被金钱诱惑,廉洁清正、公而忘私。但是,是不是所有的法官都称得上“风骨峻峭”呢?我看不尽然。有的法官在金钱面前低了头、在人情面前让了步,大办金钱案、人情案;有的法官则是在工作、生活中有问题、有污点,被人抓住把柄,之后对人唯命是从、马首是瞻;有的则是充当诉讼掮客,帮人牵线搭桥、大肆牟利。最后是风骨没有了,人格没有了,自由也失去了。有的法官呢,大问题没有、小问题不少。与当事人、律师来往密切、甚至称兄道弟,应酬不断、觥筹交错,不该去的饭局要去,不该说的话乱说,以为这样是有面子、有身份,结果被别有用心的人放到网上、举报到纪委,丑态百出,丢了身份、也丢了形象。有的法官则是对熟人拉不下脸、狠不下心,对同事的亲属、对以前的同事违规代理案件不敢说“不”,以为这样是“讲感情、讲义气”,不料东窗事发,悔不当初。公务员的身份来之不易,法官的身份更是“一额难求”。尊严最可贵、自由最可贵,做错了、失去了、进去了,就真的是悔之晚矣。关于气度。习总书记“功成不必有我,功成必定有我”担当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一股浩大有力的精神力量,是大气、是虚怀若谷,让人如沐春风、心生景仰。我们有的法官案子办得可以了,但“浩然气”不足。有的是“个人私利”“部门利益”看得过重,一项安排、一项制度只要损害了他的利益,不管有理没理,就是不公、就要废除;有的是遇到急难险重就往后躲,看到好处利益时就往前凑,自己做了点事唯恐天下不知,别人“寒窗十年”却视而不见,提拔奖励时要是没他的名字,就说别人是跑了关系,通了款曲;有的对组织有意见不通过正常途径反映,要么在背地里说组织的坏话,要么在明面上跟组织对着干,真的要他谈意见、提方案,却支支吾吾,无言以对。这些情况说白了,就是气度不够,格局太小,不能跳出“自己”看问题,为什么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法官在人民群众心中是“青天”,是“公平象征”,是“正义化身”,如果没有点风骨,或是只惦记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怕是配不上这高大形象。

做好法官,三要有“深度”。“深度”对法官来讲,主要是业务能力。一个法官好不好,关键在业务,业务能力是法官的“核心科技”。就提升法官的业务能力,我有三点体会。一要多办案。“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办案就像做菜,熟能生巧。一个案件,流程怎么走、证据怎么取舍、事实怎么认定、法律依据怎么找、怎么用,书上教不了,别人也教不了,就算能教,体会也不深。只有自己沉到一个个案子里去,遇到一个个千奇百怪的问题,办完一个个案件后,你的法律思维才会清晰,你的业务能力才会上去。一个法官在办理第50个案子和办理第500个案子时,体会肯定是完全不同的,这中间,就是成长,就是收获。二要办难案。“简单的案件千篇一律,复杂的案件万里挑一。”如果说多办案是循序渐进,那办难案就是直线提升。每一个疑难复杂案件其实都是一个宝藏,办案就像寻宝,过程虽然千难万难,但完成后,能力上、精神上的收获绝对超值。我想,凡是在法院受尊重、被认可的人,都是业务上过得硬、立得住的人,都是霸得蛮、爱钻研,能攻坚克难的人。三要多学习。“ 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作为法官,学习是家常便饭,学习的重要性无需过多强调,但也要注意方法,找对路子。一要注意学习的重点、顺序。比如今年,5月1日《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施行,5月28日《民法典》公布,很多法官已经开始了《民法典》的学习,这当然没错。但我们是不是已经将《民事证据规定》学懂弄通,如果因为《民法典》,我们就将《民事证据规定》“弃之不顾”,就是没抓住重点,学错了顺序。二是注意把办案和学习结合起来。办案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单纯拿着法条去学、去看,既枯燥,又难以深入理解。拿到具体案件,带着问题学,带着问题钻,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能学得快、记得牢,一举两得。但在办案中学习,不能仅仅满足于“现学现卖”,这样容易碎片化、片面化,要学会举一反三、以点带面,以个案为切入点,就相关知识点系统全面学。其实,关于业务能力的提升,一些资深法官有着很好的经验。我们年轻的法官要积极主动,多向老同志学习取经,争取让自己少走弯路。我们的老同志,也要多关心下一辈的成长,注重言传身教、加强“传帮带”。能力过硬。俗话说,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无论是干事创业还是攻坚克难,不仅需要宽肩膀,也需要铁肩膀;不仅需要政治过硬,也需要本领高强。

做好法官,四要有“温度”。为什么要有“温度”呢,最高人民法院2019年工作报告中有段话写得特别好。“现代社会,人们工作生活离不开公共空间,规范的公共空间行为是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基础。对发生在公共空间案件的审理,人民法院兼顾国法天理人情,明辨是非,惩恶扬善,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审理‘撞伤儿童离开遇阻猝死案’,判决阻拦者不担责,鼓励见义勇为。审理‘患者飞踹医生反被伤案’,改判医生为正当防卫,坚决跟‘和稀泥’说不。审理‘微信群主踢群第一案’,支持群组内正当管理行为,不让网络社区成为法外之地。审理‘私自上树摘杨梅坠亡案’,认定村委会未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让守法者不用为他人过错买单。审理‘冰面遛狗溺亡索赔案’,让自甘冒险者自负其责。审理‘小偷逃逸跳河溺亡案’,依法判定追赶群众无责,宣示见义勇为者不用承担过重注意义务。通过一系列案件审理,破解长期困扰群众的‘扶不扶’‘劝不劝’‘追不追’‘救不救’‘为不为’‘管不管’等法律和道德风险,坚决防止‘谁能闹谁有理’‘谁横谁有理’‘谁受伤谁有理’等‘和稀泥’做法,让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让群众有温暖、有遵循、有保障,争做法治中国好公民。”以上案件的审理法官,如果没有惩恶扬善的担当,没有对人民群众的热忱,这样的判决出不来。温度是司法为民的内在力量,司法没有温度,法官没有温度,司法为民就是空谈。可我们有的法官对待当事人真的是麻木不仁、简单粗暴,不仅没有设身处地地尊重、理解当事人,还对当事人搞忽悠欺骗,最后逼得当事人“剑走偏锋”。我们有的法官则讲“当事人,当事人,当着你是人,背着你是鬼”,这个话初衷可能是好的,是为了提醒法官与当事人不要走得太近、要保持距离,但说法很不友好。我更愿意把当事人当作法官的一面镜子,法官给的尊重与耐心越多,他回馈的理解和支持就越多,法官办案的程序越规范,他不服判决对抗的方式也越规范,法官办案的程序越杂乱无章,他申诉上访的野路子也就越多。

“高度”“风度”“深度”“温度”这四个“度”,我们有做得好的,也有做得差的。孔子有句话,叫“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意思是说见到好的我们就很羡慕,觉得自己不如,马上跟着学习,改正错误,进行模仿。见到不善的、恶的,如同伸手触摸到滚烫的水,马上缩回来。我们要以此话自勉,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来源:衡东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刘芝